APP求职
小程序求职
 丨  关注公众号
客服:400-9028-806  丨  招聘优势  丨  客户评价  丨  注册简历
首页 > 电池知识 > 实心核壳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Si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实心核壳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Si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发布时间:2018-11-29 09:13:40浏览次数:1919次

(本网部分图文转载于网络和用户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不希望被转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删除。)

      双壳结构

  在单壳结构中,由于单一包覆层设计自身的局限性,往往不能显著地改善Si基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使用两种不同材料对Si颗粒进行包覆,可以弥补材料各自的缺陷,通过协同作用既可以缓存Si体积的膨胀,保持SEI的稳定性,也能改善电极的导电性。Luo 等利用两步溶胶凝胶法分别包覆间苯二酚甲醛树脂(RF)与TiO2得到Si@RF@TiO2前驱体,再经过高温碳化制备了Si@C@TiO2双层核壳结构。与未经包覆TiO2而直接碳化得到的Si@C材料相比,该材料的首次充电比容量得到提升,并且在经历7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然保持1010mAh/g的容量,循环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性能的提升一方面得益于Si@RF@TiO2前驱体碳化过程中,TiO2能有效的抑制RF的收缩,从而形成相对疏松多孔碳结构,不仅保持了良好的电子传导和锂离子迁移通道,并且多孔结构空间能够减缓Si的体积膨胀效应。此外,外层TiO2具有高机械强度,有利于材料维持结构的完整性与SEI的稳定,并且保证材料颗粒之间良好的接触 。Yang等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碳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制备了Si@C@SiO2复合材料。在该材料中,碳层与多孔SiO2共同作用避免Si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并缓冲颗粒内部的机械应力,维持了整个电极材料结构的完整性。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200 m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305次,材料平均每次循环的容量损失为0.03%,比单壳结构 Si@ C每次循环容量损失(0.22%)提高了7倍多。

  制备双层核壳结构纳米材料往往需要多个步骤完成,操作复杂,成本较高。Jiang等通过简单的一步法成功制备了Si@SiOx@C 双层核壳结构。其中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碳源和氧源,直接将Si@PMMA高温处理后得到双层壳结构。该材料最外层致密的碳层能够防止电解液与活性物质的直接接触,而中间的包覆层既可以缓冲Si在锂化时的体积膨胀,又可以保持 Si核与碳层的紧密结合,保持整个材料结构在充放电过程中不被破坏。该材料在1000 m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500次循环后仍有1030 mAh/g的可逆容量,平均每次的容量衰减为0.07%。

    中空核壳结构

  尽管实心核壳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Si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然而在经历长期的充放电循环后,包覆层材料往往会由于经历反复的体积膨胀收缩而产生裂纹,丧失其初始设计的特有结构功能。因此,研究者在实心核壳结构的基础上,结合硅材料的应用环境制备了中空核壳结构电极材料。与实心核壳结构相比,中空核壳结构最显著的特征是活性材料内部呈现一定的空腔结构,能够为充放电过程中硅材料的体积变化提供缓冲空间。研究表明该结构能有效的降低材料内部机械应力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循环性能。其中模板法是制备这一结构的代表性方法。具体以模板为核,通过沉积、组装、溶胶凝胶等手段在模板外形成Si材料(或前驱体)与包覆层,再经溶剂溶解或热处理除去模板形成空心结构。硬模板主要有碳、氧化硅等。根据模板形状的不同,中空核壳结构主要可以分为管状中空和球状中空两类 。

实心核壳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Si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管状中空核壳结构

  对Si基材料的一维化,可以减小充放电过程中Si颗粒的径向体积变化,并能在轴向方向加快Li + 的 迁移。管状中空核壳结构的制备通常结合静电纺丝与模板法。Wu等利用静电纺丝技术,以聚丙烯腈( PAN)为模板,制得了双层Si-SiOx中空核壳结构电极材料,并研究了SiO x壳层对Si核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影响。通过借助SEM分析可得,该材料在20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保持薄层的SEI膜结构,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Si纳米线和纳米管在200次循环后整个硅材料完全被SEI膜覆盖,无法清楚观察到纳米线或纳米管的本体结构。相应的,制备的双层Si-SiO x中空核壳结构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也明显优于Si纳米线和纳米管。性能的改进可归于SiOx层结构可以限制内层Si材料锂化过程汇总的向外膨胀,从而保持管状材料表面 SEI 膜的长期稳定,进而减小了不可逆容量损失,提高了库伦效率。同样地,Wang等研究发现自然氧化下的无定型纳米中空Si管在锂化过程中体积不会向内侧膨胀,而通过增加Si外层氧化物的厚度可以抑制Si层体积向外膨胀,使其向内部空间膨胀。

  碳材料由于其机械性强,也能很好的限制Si体积向外膨胀,提高材料表面结构稳定性。Hertzberg等以氧化铝膜为硬模板,先后沉积碳与Si,随后用HF刻蚀得到碳包覆的中空 Si材料。研究表明,Si材料在首次脱锂时不会复原到最初的形态,而是与碳层内壁脱离并收缩为直径更小的中空Si纳米管,在随后的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中空Si纳米管只限于在碳纳米管内部膨胀和收缩,从而维持中空结构的稳定性。Wang等利用水热法获得ZnO纳米线模板,再结合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法制备得到碳包覆的Si纳米管阵列,并将其性能与未包覆的Si纳米管阵列性能相对比,结果表明包覆材料的循环性能明显提高,在100次循环后仍有2198mAh/g的放电比容量。进一步研究表明,中空结构中Si层的厚度也会影响材料的电化学性能,Si层越薄,在锂化过程对碳层产生的应力也就越小,同时内部预留的缓冲空间就越大,结构稳定性就越好 。

  球状中空核壳结构

  球状中空结构的制备相对管状中空结构要为简单。 Chen等以聚苯乙烯( PS)为模板,正硅酸四乙酯( TEOS)为硅源,合成了中空多孔SiO2,再经镁热还原得到中空多孔 Si( HPSi), 最后在其表面包覆一层银或碳,形成球状中空核壳结构电极材料。HPSi-Ag材料的首次放电与充电比容量分别为3762 mAh/g 与3146mA /g,同时与类似结构的HPSi-C相比, 该材料表现出更好的循环性能,这可归于Ag具有更好的导电性和机械强度,充放电过程中变形小,因而更有利于维持中空核壳结构的稳定。与之相似,Ashuri等利用类似的方法制备了中空Si( HSi),再将中空Si吡咯混合后高温碳化得到HSi@C材料。他们认为尽管银包覆HSi有着更优的电化学性能,但Ag包覆层在100次循环后壳结构开始破裂,而碳包覆层在负极材料中稳定性更好,实现包覆的方法多,成本低,总体更具有优势。Wen 等研发了一种由双层壳包覆的Si-SiC-C复合材料。如图5所示,该结构制备是分别以TEOS为硅源,葡萄糖为碳源,通过水热反应制备得核壳结构的SiO2@C,再经镁热还原,最后进过盐酸处理得到中空双层壳的核壳结构。在该混合结构中,中空 Si内部的预留空间与中间层SiC协同作用,能有效的缓冲Si体积变化,保持SEI膜层的稳定;而外层的碳材料组成的交联网状结构有利于电子的传导,降低欧姆损失。其中Si含量为48.5%的Si-SiC/C-2在500mA/g的电流密度下,首次循环放电比容量为2340 mAh/g,库伦效率为72.9%,在8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为937mAh/g。

 (本文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题:实心核壳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Si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地址:http://www.batthr.com/news/dianchizhishi/183925.html

分享
标签
实心核壳结构
电化学性能

粤ICP备12041652号  粤B2-20181492人力资源许可证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6150号
版权所有:广州中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之人才及招聘,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