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22 09:59:42浏览次数:1110次
C:格林美对电池等含镍钴废弃物采用向社会集散采集收购和向企业收购相结合的回收模式。
区域部点,培育个体收购商——建立废旧电池回收体系
企业收购模式:废料搜集——深度循环——深加工;
D:采用机械+湿法工艺,生产球形氢氧化镍,镍钴锰氢氧化物等。
E:其他进展:
实现了动力电池利用效率最大化及环保回收。在电动场地车、电动叉车、电力变电站直流系统上进行改装示范,经实测电池性能优于铅酸电池,建于北汽新能源基地的废旧锂电子动力电池回收示范线,处理能力达到日均100颗电芯,利用再生法正极材料回收利用率达85%以上,锂电芯回收率80%以上,极片的铜箔、铝箔回收率达99%,同时电解液可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动力电池回收的痛点:
(一)市场混乱,劣币驱逐良币
国内法规对电池回收企业有严格规定,需要申请许可证,才能从事废旧电池回收和处理。由于技术和资金所限,真正具有资质的企业并不多。相反,许多个人和无资质企业,不仅技术落后,而且不顾环境污染处理废旧电池,任意排放。他们以更高价格回收电池,不仅扰乱本来就不成规模的市场,而且埋下极大的环境和安全隐患了解到,一些打着梯次利用旗号的贸易商往往以高价向整车厂购买动力电池,回收后直接人工拆解,然后变卖用于老年代步车、捕鱼机甚至手机充电宝。
(二)渠道难题,体系是关键
车企能否通过其售后渠道把电池收回来,是行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电池卖出后产权属于用户。从某种意义上说,把其从用户手中收回来,比后续处理还要难。如果电池的流向是非正规处理企业,或被不恰当地处理,风险不可控,因此回收环节应在体系建设管理中放在第一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黎宇科
(三)市场待培育,目前难以产生规模效应
毕竟新能源电动车销量非常有限,目前可回收利用的电池有限,导致企业难以形成规模化效应。
(四)废旧电池利用成本高于采购新电池
成本高昂高于新电池无疑是核心挑战。报废电池检测、拆解、再成组、维护等成本甚至比采购新电池还高,拆解回收电池内的金属物质也是一样,目前比采购碳酸锂等纯原材料的价格还要高。
援引电动汽车百人会的说法,一家采用机械法和湿法回收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的公司,回收处理1吨废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成本为8540元,而再生材料的收益仅8110 元,亏损430元。由于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路线比较复杂,回收工艺成本高,而除三元系正极回收价值高外,像锰酸锂、磷酸铁锂系正极回收价值偏低。邦普就面临这种考验。余海军介绍称:“退役电池的机械拆解成本高;化学分解难度大,研发成本高。”
六、通过经济性分析看破局之道:
抛去政策性因素和社会其他因素,单就看这门生意,赚钱的关键点,还是在降低成本的技术和能力。
钴和镍物理化学性质非常相似,工业级别高精度的分离壁垒较高。从上表中可看出,代表回收技术的格林美在钴产品方面的毛利率优势正在逐步被削弱直至与矿产消耗性企业持平。
单就这方面可以看出,破局之道,一方面在于电池回收企业要整合渠道,扩大产能;一方面在于要提升相关产品的纯度;同时,还要及时水平,不断降低工艺成本。
标题:深度分析动力电池 地址:http://www.batthr.com/news/hangye/180505-p-2.html